深夜惊醒,发现有人闯入家中,多数人的直觉反应是「保护自己与家人」。但若你挥棒打伤对方,甚至导致对方死亡,是否都能以「自卫」脱罪?在新南威尔士州,正当防卫是刑事案件中常见、却也容易被误解的抗辩之一。
法律承认你有权保护自己、他人与家中财产,但前提是你的行为在你所感知的情况下必须属「合理反应」。若法院认定你使用过度武力,可能仍面临攻击(assault)、造成严重身体伤害(GBH),或甚至是过失杀人等指控。
NSW 正当防卫的基本法律架构
NSW 的自卫法源载于《犯罪法 1900》(Crimes Act 1900 (NSW))第418条至第423条。法规明定:若一人为了自我防卫、保护他人、防止非法剥夺自由、保护财产、或阻止刑事侵入土地而采取行动,且该行动在其所感知情境下属合理反应,则不负刑事责任(此为一项完全抗辩)。
主观信念 + 客观合理:双重测试
法院评估自卫主张时,采「双重测试」:
- 主观层面:被告是否真诚相信其行为有必要以防卫自己、他人、财产或阻止侵入?
- 客观层面:在被告所感知的情况下(即使事后证明感知错误),该程度的武力是否为合理反应?
即便主观相信必要,若反应与威胁严重不成比例,正当防卫的辩护仍可能失败。
过度防卫:从杀人罪降格为误杀(Manslaughter)
若被告因防卫而致人死亡,但使用的武力被裁定「非合理反应」,自卫完整抗辩失败;然而若被告真诚相信该武力必要,第421条(Excessive self-defence)允许陪审团改判误杀(manslaughter)。
保护人命 vs 保护财产:法律对象不同,武力界线也不同
《犯罪法》允许你为「保护财产」或「阻止刑事侵入」而采取行动;但法律在实务上对「人身安全」的容忍度远高于「纯财产」保护。若仅为保护物品却使用致命或重度武力,法院极可能认定不合理。
入侵者被赶走后还能追打吗?「威胁已解除」很关键
一旦威胁减弱或已解除(例如入侵者转身逃离、已无武器、已被控制),持续使用武力更难被视为合理自卫。若你追出门外伤人,或在对方已失去行动能力时继续攻击,控方更容易主张你超出自卫范围。实务评论多次提醒:防卫行为应限缩于「制止即时威胁」。
「家园堡垒」(castle doctrine)在 NSW 并非自动适用
与部分美国「城堡法则」不同,NSW 并无自动授权住户「在家中可以任意动用致命武力」的制度。虽历史上 NSW 曾讨论「Home Invasion (Occupants Protection) Bill」概念,但目前实务仍以《犯罪法》自卫条款为主;家中防卫仍受「合理反应」与比例原则限制。
与公众讨论的「家侵恐慌」:比例原则依然适用
近年澳洲各地家庭入侵新闻频传,引发「自我防卫是否会反成被告」的舆论焦虑。2024 年报导提到一名年长男子在家中遭持斧闯入后反击致入侵者死亡,引发关于「可使用多大武力」的公共讨论。执法人员与法律界评论均重申:面临即时致命威胁时,严重反击可能被视为合理;但若情势较轻微,过度武力仍可能招致刑责。
误解 | 法律风险说明 |
在我家里我说了算,可以打到对方不能动 | 必须符合合理反应,否则可能构成攻击或更重罪行 |
对方偷我东西,我可用任何手段阻止 | 保护财产可主张,但致命或重度武力通常不合理 |
把人压住等警察来一定合法 | 公民逮捕仍须于合理范围内执行 |
若你真的遇到入侵:建议行动步骤
以下仅为一般资讯,个案须依实际风险与安全决定:
- 优先确保自身与家人安全;如能安全撤离,先离开并报警。
- 若无法撤离且面临即时威胁,可采必要防卫行动,但力道应与威胁相称。
- 立即拨打 000报警。
- 不要在对方已逃离后追击;追逐过程易失去自卫正当性。
- 保留现场,切勿移动物证。
- 警方到场后保持冷静,可行使沉默权并要求律师在场后再正式供述。
何时应立即寻求法律协助?
请尽速联系律师,若出现以下任一情形:
- 你在居家冲突中使用武力且有人受伤
- 警方要求你提供正式录像口供或采证
- 发生致命事件(无论你是否相信是自卫)
- 警方怀疑你使用过度武力或超出自卫范围
- 你拘束过入侵者(公民逮捕),警方正调查相关用武程度
专业辩护律师可协助你评估正当防卫抗辩是否成立,并在必要时于法庭主张完整自卫或过度自卫降格。
若面临相关调查或指控,Jenny Xu 律师团队可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,并为您拟定最适合的辩护策略。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一般资讯参考,并非法律意见。自卫案件高度事实依赖且法律后果重大。建议您在采取任何行动或接受警方问话之前,先咨询合格法律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