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woman is frustrated, looking at her phone

澳洲诈骗罪的构成要件:民事纠纷何时会转为刑事指控?

合伙翻脸,却变成刑事案件?

在现实生活中,亲友合资开店、借钱投资、合买商品等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。然而,一旦产生金钱纠纷,有些人会直接报警,控告对方“诈骗”、“侵占”、“违约取财”。这类情形有时会十分棘手,尤其是在缺乏正式书面合约或白纸黑字说明的情况下。

许多被告起初只以为是误会,却突然收到警方传唤,甚至被以诈骗罪正式起诉,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。

民事 vs 刑事:差在哪?

民事纠纷

  • 双方对合约内容、付款条件,或是履约方式有争议
  • 由一方通过法院提出诉讼,请求对方履行、还款或赔偿
  • 例如:合资开店后对账务有争议、朋友借钱不还、转账后未收到货

刑事诈骗(Fraud Offence Under Crimes Act 1900 (NSW))

  • 检控方需证明你故意欺骗对方,并从中获得财产利益
  • 有意图、手段与不当得利三个要素
  • 一经定罪,最高可面临10年监禁

常见争议场景

以下常见情境容易被对方当成诈骗报案,但实务上仍有辩护空间:

情境是否构成诈骗?
双方合资口头协议,事后对账争议通常属于民事纠纷,除非有虚构资料或伪造行为
借钱后迟迟未还,对方主张你“根本没打算还”若有还款记录、沟通记录,可以“无诈骗意图”作为抗辩
商品交易未交货,对方主张你“从头就没打算给”若有物流延误或资金周转困难等正当理由,不能直接构成诈骗
联合开公司,对方退出后要你“归还他所有资金”争议常在股份处理与运营决策,属民事争议

只要双方原本确有合作或交易关系,且你并无“蓄意欺骗”的证据,刑事门槛通常不易成立。

为何对方会选择报警?

  • 民事诉讼程序冗长、费用高,希望借此施压以解决争议
  • 对方认为“报警比较快”,希望借此冻结账户或产生警示作用
  • 出于情绪反应或报复心理
  • 不理解民刑事界线,误认合伙亏损为诈骗行为

值得注意的一点是:即使对方主观上认为“被骗了”,也不代表你构成了刑事罪行。

面对诈骗指控,你该怎么做?

  • 切勿回应对方情绪性指控或传讯息解释
    • 讯息可能会被警方认作“间接承认”的证据
  • 保存所有金流、对话、往来记录
    • 保存转账截图、微信或其他软件的通讯记录,以及Email等
  • 不随意接受警方问话或笔录
    • 即使警方说“只是问一下你看法”,也可能成为呈堂证据
  • 及早咨询律师
    • 由律师判断此争议是否真的构成刑事要素
    • 分析是否能主张无意图诈骗、交易失误、合约争议等抗辩理由

被合伙人或投资人指控诈骗?请及早寻求法律建议

若您因投资纠纷、合资失败或借贷冲突而面临诈骗指控,切勿掉以轻心。

这类案件虽常带有民事成分,但一旦进入刑事程序,后果将更加严重,包括刑事纪录、无法申请贷款,或失去签证与入籍的资格。

Jenny Xu 律师团队可协助您:

  • 分析案件性质是否属民事或刑事
  • 判断证据结构与是否构成诈骗要件
  • 草拟回应策略、代表与警方沟通
  • 提供有效辩护策略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一般资讯参考,并非法律意见。由于法律可能随时变动,建议您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,先咨询合格法律专业人士。

分享文章:

Share this article: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