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minee director reacting to bad news

“我只是挂名董事”能免责吗?公司责任不只是表面这么简单

亲友在开设公司时,时常请「信得过的人」协助登记为公司董事或股东,实际经营则由他人全权处理。这类挂名董事、「人头公司」的安排,虽看似方便,实则暗藏极大法律风险。一旦公司涉及违法行为、清算,或是被监管机构调查,无论你是否实际参与管理,法律责任都可能落在你身上。

实例:实质控制人遭 ASIC 查处

2024 年,澳洲证券与投资委员会(ASIC)调查数起商业清算案,发现公司名义董事并无实际管理权限,而真正的实质控制人则以私人账户调度资金,最终导致公司无力偿债。

其中一案中,虽然挂名董事声称自己「只是帮忙登记名字」「从未管账」,但 ASIC 认为其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,未能履行基本义务,包括确保公司遵守税务与财务申报、资产管理等规定。结果,该名董事与实际控制人均面临罚款与禁任处分。

法律重点一:名义董事仍负全责

根据《公司法》(Corporations Act 2001 (Cth)):

  • 董事必须善尽忠诚义务与谨慎义务:即使你未实际参与经营,只要名字在 ASIC 注册上是董事,就必须对公司决策与合规负责。
  • 董事须确保公司遵守财务与账册义务:例如准时报税、保存财务记录、避免无偿交易与资产转移。
  • 若公司清算或无法偿债时仍继续经营,董事可能违反无偿债经营责任:除非能证明已尽合理努力避免该情况,否则恐遭民事或刑事处分。

换言之,若你是挂名董事,即使未实际管理公司,也不能主张「我只是帮忙挂名」就能免除法律责任。

法律重点二:实质控制人也逃不了责任

澳洲法律近年来趋于实质审查,不只看名义登记,也会追查谁真正控制公司资金与决策。

  • 根据《公司法》与《洗钱防制法》,若发现有人透过人头公司掩饰资产或实际控制权,该人仍可被视为“阴影董事”(shadow director)或“事实董事”(de facto director),承担等同董事的法律责任。
  • 这类实质控制人若指示挂名董事进行违法交易,例如资产转移、虚报发票、账册造假,将同样面临 civil penalty、刑事起诉甚至资产冻结。

常见误区与风险场景

误区风险说明
我只是挂名,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仍须对公司所有法定义务负责,包括缴税与合法经营
账都对方在管,出问题他负责ASIC 认定董事无法卸责,会共同追究所有涉案董事
资金是我在管,公司名字不是我若你实际控制公司决策,将被视为实质董事,一样需负责任
公司倒了没关系,反正我不是老板公司破产后,清算人或债权人仍可追讨董事个人资产或申请禁任令

如何降低法律风险?

若您正在或曾经担任挂名董事,或以关系人名义成立公司,请务必注意:

  • 了解自己在 ASIC 登记中的身份与角色,不可轻忽形式上的“董事”职称。
  • 主动审阅公司财务与交易记录,必要时要求取得报表与银行对账单。
  • 如非实际经营者,应尽快退出董事职务并向 ASIC 正式更改登记。
  • 避免参与非法避税、转资、虚报贷款等可疑操作,即使未亲自执行,只要被认定知情仍可能违法。
  • 公司如面临税务问题或清算调查,应立即寻求律师协助进行应对与辩护。

面临调查或指控?及早咨询专业协助

若您因曾担任挂名董事或涉入实质控制争议而遭调查、收到 ASIC 通知,或被要求出席听证,请勿自行应对或解释。

及早联系熟悉公司法与白领犯罪的律师团队,才能保障自身权益、减少法律责任与个人资产风险。

Jenny Xu律师团队拥有应对 ASIC 调查与董事责任争议的丰富经验,能为您分析风险、拟定最适合的策略,全力协助您争取最佳结果。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一般资讯参考,并非法律意见。由于法律可能随时变动,建议您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,先咨询合格法律专业人士。

分享文章:

Share this article:
滚动至顶部